近日,備受矚目的第九屆建設工程BIM大賽圓滿落幕,這場大賽堪稱建筑行業數字化領域的 “奧林匹克”,吸引了眾多業內精英團隊參與角逐。經過激烈比拼,江西建工機施申報的《基于BIM+數字智慧一體化管控在大余縣職業教育公共培訓基地項目BIM應用》獲評三等獎。
?
賽前精心籌備,厚積薄發
組建 “攻堅隊”。為全力備戰此次比賽,公司從各項目精心選拔優秀人才,組建了一支涵蓋建筑、結構、機電多個領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BIM團隊。團隊成員各具專長,有的精通建模軟件,能夠快速精準地構建復雜的三維模型;有的擅長數據分析,能從海量的BIM數據中提取關鍵信息,為項目決策提供有力支持;還有的在施工模擬、碰撞檢查方面經驗豐富,有效避免施工過程中的各類沖突問題。在團隊協作過程中,大家分工明確,各司其職,又緊密配合,形成了高效協同的工作模式。
剖析項目 “尋突破”。大余縣職業教育公共培訓基地項目具有建筑結構復雜、施工難度大、工期緊張等諸多挑戰。為解決難題,團隊成員深入項目現場,與施工人員、技術人員進行全方位、多角度的溝通交流,全面收集項目資料。隨后,他們對項目的重難點進行了深入剖析,在此基礎上,制定了一套詳細且極具針對性的參賽計劃。
知識 “充電” 進行時。在備戰期間,團隊成員積極參加各類專業培訓課程,如集團公司組織的BIM技術高級應用培訓、數字化施工管理培訓等,不斷學習行業前沿知識與創新應用案例。同時,廣泛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,拓寬技術視野,汲取靈感養分。為了攻克技術難關,團隊還邀請了集團公司有關專家進行線上線下的指導交流,針對項目中的復雜問題展開深入研討,助力成員們突破技術瓶頸。
賽中全力以赴,協作攻堅
模型搭建:精雕細琢筑根基。選派BIM技術骨干進駐項目現場,搭建起項目現場與后方技術團隊的高效溝通橋梁,信息得以實時互通,指令精準傳達執行,項目溝通效率與執行效果顯著提升,確保項目平穩推進。結構工程師專注于梁、板、柱等結構構件的建模,精確計算受力參數,確保模型結構的穩定與安全;機電工程師精心布局各類管線,合理規劃走向,避免管線之間的碰撞與沖突。在建模過程中,大家對每一個數據、每一個參數都反復核對,對模型進行了一次次的優化與完善,力求達到最精準、最精細的效果。最后,由BIM可視化專員運用專業視頻軟件,對比賽素材展開可視化展示,渲染圖形,剪輯畫面。
碰撞檢查:“火眼金睛” 排隱患。模型搭建完成后,團隊利用相關軟件展開了全面細致的碰撞檢查。這一過程猶如給建筑進行了一場 “全身CT掃描”,任何潛在的問題都無處遁形。他們發現并成功解決了設計圖紙中的碰撞問題,其中包括結構構件與機電管線的沖突、不同專業施工順序的不合理安排等。通過提前排查這些隱患,有效避免了施工過程中的返工與延誤,為項目節約了大量的時間與成本,確保施工順利推進。
虛擬施工:“預演” 全程控風險。為進一步優化施工方案,團隊借助BIM技術對施工過程進行了全方位的虛擬模擬。他們根據項目進度計劃,在模型中精確設定施工任務的起止時間、資源投入量等參數,模擬出從基礎施工、主體結構搭建,裝飾裝修等各個階段的施工場景。通過虛擬施工,清晰直觀地呈現出施工流程中的關鍵線路與潛在風險點。
BIM技術作為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,可為企業帶來顯著的效益提升。在設計階段,通過BIM模型的可視化分析,設計變更率降低了,有效避免了因設計失誤導致的成本增加與工期延誤;在施工階段,借助碰撞檢查與虛擬施工,施工進度提前,同時材料損耗率降低,極大地增強了項目的盈利能力與市場競爭力。
公司將以此次榮譽為契機,持續加大在BIM技術領域的投入,構建更加完善的BIM技術應用體系,涵蓋從項目策劃、設計優化、施工管控,到運維管理的全生命周期。同時,鼓勵更多員工投身于BIM技術的學習與應用,通過開展內部培訓、技術交流、項目實踐等多種形式,培養出一支技術精湛、業務嫻熟、作風扎實的BIM專業人才隊伍,推動BIM技術在公司各個項目中深度融合、創新發展,為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力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版權所有:? 2020 江西建工機械施工有限責任公司 贛ICP備2020013850號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南昌